山的那边

曾不止一次在看到家乡的山峦,还有那满覆植被的稀黄土壤时总会有种深深的莫名感动,这种感动伴随我走过了十来个春秋。

有时候,我站在窗台边,静静地望着天边渐沉的夕阳,看着他慢慢的滑落,这一天算是完了吧,倦鸟归巢,晚蝉嘶唱,一切静寂而祥和。
时不我待,年少时经常在家,经常看到这一切,渐渐也觉得这一切来得很自然,不用过多的修饰,但到底还是觉得舒适,还是有种点别一样的感觉,只是因为没有对比,这种感觉仍旧模模糊糊,不清不楚。

辗转到了高中,归家的时候越来越少了,然而仍旧有漫长的暑假和寒假供我慢慢流连,经受着这个地方的风雨洗刷,天天嗅着泥土气,也还是觉得那是极好的,归家的第一天总是激动的,时至第三天第四天便也觉得平常了。于是乎,竟连一个暑假、寒假过了,也没觉得有多特别,青年的傲气和挥洒意识中的青春早不会把这当回事,因为来年依旧会有,而学习末了也仍旧会归去。

就这样,每次带着激动回来,每次感受到的感动一次次在心里激荡,而每次遇到的不快也在不知不觉的时光中流走了,最终成为了苦涩而又温馨的记忆。可是,我始终没能明白我激动的是什么,感动的又是什么。

直到这一次,在工作中请假回家办事的这一次,我彻底明白了这是怎么回事,而我也终于明白了能让我如此触动原因。

源于办事的回家,毫无疑问是客观的,只是不知从何时起,内心深处也渴望着回家了,没有为什么,只是内心开始渴望了。匆匆然踏上了回家的车,开始流连沿途的风景,然而最让我触动的却是在我去宜宾办事回家路上所见的,彻底解开了内心的结。我在县城坐上了回家最后的一班车,尽管辛苦了一天,没怎么吃东西,头也晕乎乎的,然而我仍旧不想睡觉,当我看着外面的一切,我的眼睛即便疲倦了也不会再闭上去,因为我看到了此时的天空,那蓝蓝的一片晴空,上面偶尔可以看见就像蝉翼一般的云,伴着夕阳西下挥洒的余光,让其更加透亮;周围都是大的和小的山丘,远处还有高耸入云的山峦,带着夜色,显得格外朦胧美丽;而飞快闪过的,便是那块状分布的玉米地以及栽种的果树,以及依稀出现的红色土壤,我忽然发现,这一切不仅融合了大自然的自然创造,还有那些辛苦劳动的人们,他们用勤劳的双手耕耘出了这些奇迹,这让我意识到我不能仅仅只充当一个看客,正如之前我所见过的大片的油菜花田一样,我想当我在欣赏这些美丽的景色时,他们的出现都是这些为了生活的贫苦百姓所创造的,还有那些蜿蜒的道路,绵延无尽头。

我眼前一亮。一切都已明了了,我所感叹的,流连了这么多年的风景,原 来都是在寻找一个根源,寻找一个心灵寄托,那是想在心灵的空间里找到一个支点。原来根就在这里,在这广阔的红色土壤的土地上,在这满覆植被的山峦里,在这闪着腰的玉米地里,在这充满雾霭的崎岖山道上……

我感动着竟然有这样的地方,没有污染,没有过多的人工干预,却增添了许多人们的自然美的创造,人们依旧过着朴实的生活,没有过多纷争……

而这里,还有家的港湾,还有我那十几个春秋所激动感动而之前一直没有明白的记忆。

山的那边,是家乡,是根的所在地。

2015.7.22晚

关于作者

发表回复

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。 必填项已用 * 标注

你可能还喜欢这些